今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南通市崇川区自获得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来,持续推动城区生态文明治理改革创新。小微水体作为河湖水系的“毛细血管”,对生态保护和调节的作用不容小觑。崇川区以河长制为抓手,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治理作为重点,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精”上下功夫,在“细”中抓落实,不断刷新小微水体颜值,将小微水体打造成可品鉴、可游览、可休憩的城市空间。
【资料图】
聚焦长效管护 扮靓社区“高颜值”
“陈书记,河水现在整治好了,周边环境也越来越美,我们都看在眼里。”最近惠风和畅、天气晴好,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党委书记、社区河长陈沁正例行开展每日巡河工作,居民们纷纷向她夸赞起社区的水环境。作为高店河的第一责任人,“巡河”成了陈沁每天都要惦记的事儿。“定期巡查河道,不仅是为了摸清‘责任田’,更是为了让河道治理常态化、长效化。”陈沁说,除了落实好“村级河长”责任,社区还联动多方力量,让网格员参与治水管河,通过“官方河长”与“民间河长”的共同配合,治河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社区河塘、沟渠等小微水体疏于管理,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盲点”和“难点”。为了打通河湖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河长制工作必须向小微水体延伸。“今年7月,我们委托第三方公司对3处小微水体水质进行检测。按照检测标准,多项指标均达到Ⅳ类水标准,符合小微水体的水质目标要求。”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严超透露,社区各小微水体已落实长效管护制度,由社区书记担任河长,河塘边立起河长公示牌,明确小微水体范围、数量、河长姓名、河长职责、管护目标等。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高店河边建起了健身步道、亲水平台和人行便桥等亲水设施,深受居民群众的青睐。昔日“臭水塘”变今日“风景线”,小微水体“活”起来了,社区环境颜值大提升。
完善功能配套精心打造河道“示范区”
打造河畅水清、整洁优美的河道环境,是广大居民的热切期盼。多年来,城东街道以党建促河建、以治理促服务,实施“问题归零”工作方法,全面开展河道环境整治,用强大的组织力量精心打造河道“示范区”。
“每天不去河边看看,总感觉这一天少了点什么,用手机AAP打卡、查看水质、清理河道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早已成了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阁东河河长沈悦说。北郭社区因地制宜、精准治理,发现问题立即“对症下药”,稳步提升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人在景中”已真正融入大家的生活,小区环境一天天“靓”起来,居民心里也一天天“亮”起来。
在北郭社区的呼吁和参与下,北阁东河沿河修建了休闲绿地,充分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增加了四季花木,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与河道相得益彰,填补了周边小区游玩、休憩、健身一体化场所的空白。经过整治,现在的北阁东河、北郭连河、濠东河已今非昔比,水清岸绿,成为横穿小区内部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得到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家住北郭新村的黄大妈每天闲暇之余总会来到河边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美丽的景色。说起北阁东河,她打开了话匣子:“这个河水干净了,清澈了,我每天沿着河道锻炼跑步,看着岸边的美丽景色,心情也变得舒畅了。”
推进公众参与 打通管理“最末端”
“现在沿着八一横河边走一圈,环境整体干净清爽,漂浮物明显变少了。”洪济社区党群干事黄颖和志愿者巡河时说道。崇川经济开发区洪济社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河长制”工作模式,激活老干部、在职党员、网格党员等红色力量打通河湖管护的“最后一公里”,改善河长“独木难支”的管理困境,努力营造“水清、河畅、岸美”的生态环境。
为增强管理力量,社区面向辖区离退休老干部,选聘一批“银发巡河员”成为河长“助手”,在“银发巡河员”的协助下,社区和经济开发区综合执法局成功拆除弘阳上城周边横港支河沿河违建,使“河长制”责任得到常态化落实。同时社区通过“双报到、通通在”平台发布任务,在职党员纷纷响应、主动认领,累计清理河道2.3公里,清理垃圾、河坡秸秆6余吨,河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此外,社区以网格为途径,党员、微网格员双向融合,积极开展政策学习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并吸纳群众成立护河志愿队伍,形成“红色引领、全民参与、水清岸美、共治共享”河湖管护新模式,在“植树节”“世界水日”等节日共同开展爱河护河宣传活动,将爱河护河的意识植入每一个人心中,共同创造和谐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点点绿色赋予河岸勃勃生机,碧波荡漾让河流成为灵动风景。如今,崇川区内的河水清澈透明、步道穿梭蜿蜒,已经成为居民畅游赏景、休闲健身的绝佳之处,不仅为城市增加了“颜值”,也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徐伟 印佳庆 马琴 姚燕婷)
[编辑:黄梦倩]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