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林业站:三代人雕琢年轮与星空
时间:2025-03-20 19:00:30来源:新华网
 在湘南山间林海,2.24万平方千米的潇湘大地,活跃着一支跨越75年时光的“绿色方阵”——基层林业站。从1960年到2025年,永州147个基层林业站、536名职工组成的队伍中,有坚守山林39年的“老把式”,也有刚入职的“00后”新兵,在传承与创新中演绎着新时代林业人的使命担当,用青春接力守护绿水青山,绘就出生态文明新画卷。

  薪火相传:三代人接力守护绿水青山

  大锡镇林业站,位于湘桂交界、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山深处,全站职工平均工龄28年,最长者唐续元现已59岁,自1983年至今仍坚守在林业工作一线。58岁的彭务星(1987年参加工作),与90后技术员赵丁洋(2010年入职)组成“黄金搭档”。这位有着38年丰富基层驻站经验的高级技师,手把手教新人使用红外监测设备,将“看树先看根,防火先查人”的口诀融入智慧林业系统。

  彭务星和赵丁洋搭档开展野外作业。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江华瑶族自治县实施“银龄人才计划”,定向返聘退休专家46人次组建“银发智库”团队,通过“田间课堂+远程指导”模式,聚焦森林培育、林下经济等领域,累计开展油茶低改、珍贵树种培育、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技术培训32场次,帮助林农解决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等难题58个。其中,研发的“油茶套种黄精”立体种植模式,在大锡镇推广应用后,每亩林地综合收益提升3000元。

  据统计,全市基层林业站中45岁以上职工占比61%,35岁以下青年职工占比17%,这种“老中青”三代同林的结构,不仅传承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也为林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老一辈林业人,如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尖子岭瞭望台坚守了41年的余锦柱,他用青春和生命守护着这片林海,以瞭望台为家,以松涛为伴,用望远镜和电台构建起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而年轻一代林业人则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无人机等先进技术,让“防火瞭望塔+无人机巡航”的立体防控模式得以实现并不断完善。

  2024年,通过这种先进的防控模式,森林火情的发现时间相较于十年前大幅缩短了60%,有效提升了森林防火的效率和安全性,为永州的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镇林业站。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多元共融:独特的生态智慧

  永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瑶族分布较多。将传统的民族特色、生活习惯,融入到日常森林资源管护巡护中去,将传统智慧转化新质生产力,生态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瑶族职工盘登军结合瑶族“刀耕火种”经验,创新设计穿山甲栖息地监测网格,成功建立2处核心保护区,使区域内穿山甲种群数量3年增长40%;瑶族职工施元武利用瑶族“依林而居”丰富的瑶药经验,推广“林-药-菌”循环模式,带动周边12个村寨发展林下经济,户均增收2.1万元。

  林业站人员指导培育的林芝。国家林草局林业工作站管理总站供图

  据统计,全市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比32%,其中副高职称占比18%,在林业生态修复、项目规划、技术推广应用等领域,女性职工因细致、耐心等独特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涔天河站朱红梅完成了森林病虫害测报系统的升级工作。她研发的“病虫害图谱库”,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和分析,覆盖了127种林区常见病害,识别准确率高达98%,为森林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白芒营站曾小艳则利用女性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思维,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提出了“林药间作”的种植模式。她将吴茱萸与杉木套种,不仅优化了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使林农年均增收8000元,有效推动了林下经济的发展,为林区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智绘林海:科技重塑生态治理图景

  永州拥有2000余万亩森林资源,传统“人巡+手记”模式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智慧林业为森林保护与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应用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永州林业人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精确监测与管理。

  东安县大庙口林业站整合587个监测点位数据,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使森林资源巡查效率提升400%。该系统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可精准识别病虫害区域;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为科学育林提供数据支撑;道县洪塘营乡林业站投入40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建成覆盖全乡19万亩公益林的数字化管护平台。20余台新型灭火装备与智能终端联动,应急响应时间缩短60%;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林业站干部职工用3年时间建成5万亩生态防护林,在湘桂边界,首创的“省际联防联控”机制被纳入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

  从“铁脚板”丈量林海到“智慧眼”守护青山,三代永州林业人以智慧林业为引领,以民族智慧和女性力量为支撑,用75年光阴铸起生态长城,让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中国男篮在传承中奋起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生活指南
  • “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澎湃热“雪”焕发产业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第九届亚冬会2月10日进入了开幕式后的第三个比赛日。在

  • 2024中国—东盟电影文化周开幕 共展映20部中国和东盟国家优秀电影

    12月7日,2024 中国—东盟电影文化周在广西南宁开幕。据了解,本届

  • 江苏徐州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融合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12月5日,江苏省徐州市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对台经贸合作与文化

  • 前三季度陕西非公经济运行平稳 服务业延续恢复势头

    11月14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前三季度,全省非公经济总体运行平

  • 草原明珠 醉美新源亮相《300秒看家乡》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委副书记、县

  • 2024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委会、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学委会联合论坛在厦门举行

    11月2日——3日,2024年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专委会、中国文物

  • 重庆银行积极响应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

    近日,重庆金融监管局联合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信易贷·渝惠融

  • 长护险试点八年 哪些人群受益?哪些短板需补齐?

    眼下,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

  • 每日精选:陕西首趟进藏快速城际班列(西安—拉萨、日喀则)成功开行

    中新网西安10月21日电(李一璠 焦键)21日上午,满载着35车食品、日

  • 即时:驻马店市驿城区古城街道:九九重阳至 情暖老人心

    10月11日,在重阳节来临之际,驻马店高新区携手古城街道在驻马店高新区

  • 精选!国家社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开题

    中新网西宁10月13日电(记者 张添福)由青海大学藏医文献研究团队承

  • 家电以旧换新便民更惠民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焦点快看:财政部下达7.19亿元资金 支持海南、辽宁等地防汛救灾恢复生产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为积极应对超强台风摩羯和多轮

  • 中秋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17.2万人次

    中新社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17日发布,中

  • 商务部:相关证据显示,加拿大对华出口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_热消息

    中新网9月12日电 商务部12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

  • 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将于9月6日在京举办

    中新网8月30日电 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30日表示,作为2024年

  • 民生
    • 外媒:国际足联将审查“2030年世界杯扩军至64队”提案

    • 聚焦八大类重点消费品 浙江部署开展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

    • 资生堂启动“2025—2026行动计划”,加大营销成重要战略之一

    • 张家界武陵源开启研学“旅行季” 发布研学产品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