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濒临退市的压力之下,不少出险房企正打响“壳保卫战”。
【资料图】
日前,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茂股份”,600823.SH)对外发布公告称,为提升投资者信心,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拟以1亿元至2亿元增持股份。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科股份”,000656.SZ)此前也发布公告称,获控股股东累计增持2167.91万股。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控股股东增持外,不少濒临退市的房企还纷纷跨界收购资产,对外表露转型新兴赛道的决心。例如,金科股份此前表示,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母公司旗下恒昇大业建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昇大业”)20%股权,而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发展”,002146.SZ)亦在公告中表示,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荣盛控股持有的荣盛盟固利68.38%股权。
“这些濒临退市房企所作的上述自救动作,在短期内确实可以拉升股价以避免触及面值退市条款,至于能起到多大作用则和当时的市场情况、实施手段及其力度密切相关。”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多位业内人士也分析认为,出险房企退市实为资本市场正常现象,有利于行业加速出清。“但对于一些濒临退市房企而言,当前除了要积极盘活旗下存量项目、加快完成债务重组等外,还需要全力促进销售去化以加快回款,把握好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控股股东密集增持
在近期濒临触及“1元退市”条款的地产股中,控股股东密集增持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6月5日晚,金科股份对外披露控股股东增持股份进展公告称,金科控股指定的增持主体财聚投资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其股份29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0552%,成交金额287.15万元,成交均价0.973元/股。同步增持的还有董监高等,共有11位骨干人员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增持144.27万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的0.027%,合计增持金额为142.04万元。
对于拟增持公司股份的目的,金科股份皆强调“公司股价近期大幅下跌,已严重偏离了公司基本面”,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以及价值的高度认可,决定增持公司股份。
无独有偶,世茂股份此前亦对外发布了控股股东增持公告。
将时间拉回到5月31日。彼时,世茂股份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峰盈国际或其一致行动人计划自5月31日起3个月内增持股票,拟增持金额不低于1亿元(含),且不超过2亿元(含),增持价格不高于1.30元/股。
“鉴于公司目前股票收盘价格低于最近一期每股净资产,且连续20个交易日内股票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超过30%,为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提升投资者信心,峰盈国际或其一致行动人拟增持公司股份。”世茂股份方面公开表示。
除得到控股股东密集增持外,不少濒临退市的房企还试图通过跨界收并购等方式来提升股价。
例如,6月6日,金科股份对外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母公司旗下恒昇大业20%股权。据悉,后者主营业务包括绿色新型建材业务、装配式EPC总包业务、BIM等。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A股已有世茂股份等8家房企发布了控股股东增持公告,以及跨界收并购等公告。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多家濒临退市房企通过定增收购、股东增持等拉升股价,力求避免“披星戴帽”或者退市风险,但能否起到预期效果仍有待时间检验。
“目前,A股市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壳’还算是一个比较值钱的资源。”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向记者表示,而且对于房企而言,“上市公司平台算是重要融资通道,所以房企肯定会有技术性保‘壳’动作”。卢文曦分析认为,保“壳”动作到底会起到多大作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多家房企或迎退市结局
在房企控股股东增持、跨界收购等“花式”提升股价动作背后,则是地产行业加速出清的真实反映。
相关信息显示,按照最新版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终止上市主要分为两类:强制终止上市和主动终止上市,前者主要分为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规范类指标和重大违法类指标等四种退市情况。
据了解,面值退市属于交易类强制退市,也即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交易所可以强制该股票退市。公开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因股价长期低于1元面值而退市的上市公司已达6家。其中,6月6日,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发展”,600466.SH)成为A股房企面值退市第一股。
除已经退市的蓝光发展外,记者综合中指研究院等行业机构数据发现,嘉凯城(000918.SZ)、美好置业(000667.SZ)、粤泰股份(600393.SH)、泰禾集团(000732.SZ)、宋都股份(600077.SH)、阳光城(000671.SZ)等7家房企,也因连续20天收盘价低于1元,被认为已基本锁定退市结局。
6月13日,宋都股份对外发布公告称,在5月17日至6月13日期间,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已经触及终止上市条件”。上交所也对宋都股份股票作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记者梳理发现,在已退市或即将迎来退市结局的A股房企中,不乏此前在地产行业中叱咤风云的房企。例如,阳光城销售规模曾超过2000亿元,被业界称为“闽系黑马”,而宋都股份是杭州市最早的“老十八家”知名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2022年曾因跨界“盐湖提锂”而名噪一时。
“近期,7家A股房企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规定基本已锁定退市,另有7家房企股票价格为1元左右,徘徊在退市边缘。未来有A股将有一波房企退市潮,或许港股房企也未能幸免。”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认为。
除A股市场外,在港股方面,除了在年内已被港交所摘牌的新力控股外,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中国恒大(03333.HK)、中国奥园(03883.HK)和祥生控股集团(02599.HK)等21家港股内地房企处于停牌状态。按照相关规定,相关房企停牌时间超过18个月将面临摘牌风险,多家房企已无限逼近这一“危险时刻”。
“如果被退市,房企流动性自然会进一步降低,债务重组、恢复经营的难度也将提升,对于公众投资者而言也意味着较大的股价损失。”柏文喜表示,就房地产行业而言,一些出险房企出清是市场更替与迭代的必然现象,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资源配置能力,也有利于市场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这本来也是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认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应理性看待。”中银证券分析师则认为,短期内市场对于地产股的关注度及受欢迎度将降低,直接融资通道也受到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信心不足。“但是我们认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对整体房地产板块的影响相对有限。”
仍需恢复经营积极“自救”
“目前,内地已停牌房地产股面临的最紧要任务是,要争取尽快复牌,根据港交所复牌指引内容,补发财务业绩报告、推进债务重组取得明显进展,并证明遵守相关上市规则,完成复牌指引动作。”刘水分析认为,房企还需尽快恢复正常经营,同时积极自救。
刘水进一步表示,这些房企还需尽快完成债务重组,特别是出险房企实际控制人或大股东要积极组织自救,采取处置资产、增加股东借款、股东注资、股东担保等措施,取信于债权人,推进债务重组方案早日通过并落地实施。
“近期,朗诗绿色管理已复牌,融创中国、中国奥园债务重组迎来新进展。”在刘水看来,同时,也有债权人加入了债务重组协议,对于两家公司全面完成债务重组又进了一步,有助于恢复正常生产经营。
除在港股上市的内地房企外,对于目前A股市场濒临退市房企的后续自救动作,柏文喜分析认为,短期内需要通过控股股东与高管股票回购,积极推进债务与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人和转型发展新业务等,化解自身所面临的退市风险这一当务之急。
柏文喜同时表示,濒临退市的房企在中长期需要加快化解债务、完成资产与业务重组,乃至通过公司重整、业务转型等动作尽快恢复经营,扭转业绩表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出险房企‘自救’千万不能停留在‘躺着等政策’层面。”卢文曦强调称,对于濒临退市的出险房企,主动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项目该降价的就降价、该出售的就出售,千万不能拖,“先回笼一部分资金再说,现金流最重要”。
刘水也分析认为,出险房企需加速推进较好项目的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保障现金流入,增强偿债能力。柏文喜也表示,除了要加大推盘力度外,出险房企还需要与监管部门做好沟通工作,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适当降价促销,以快速回笼资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标签: